晨光洒满长安街。25岁的唐磊深吸一口气,空气中混合着清晨的凉意和皮革装备特有的味道。军靴落地,铿锵有力,每一步都震得他心跳加速。
指尖划过钢枪,冰凉触感瞬间把他拉回2008年5月——汶川废墟下,一束突然照进来的手电光,“叔叔,我在这里!”8岁的他在黑暗中哑着嗓子喊,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截断掉的铅笔。“叔叔,我在这里!”8岁的唐磊在黑暗中哑着嗓子喊,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截断掉的铅笔。余震不断,哭喊声、倒塌声不绝于耳……直到一阵急促而坚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。“有孩子!在这儿!”一个沙哑却清晰的声音穿透废墟。一束光打进来,在他满是灰尘的脸上停下。一束光打进来,在他满是灰尘的脸上停下。“不怕,叔叔来了。”穿着迷彩服的战士挤进缝隙,头盔灯照出一圈温暖的光。唐磊看见他满身的泥,听见他急促的呼吸。一双粗糙却温热的手摸了摸他的脸:“抓住我,我们回家。”整整三个小时,那束光一直没有熄灭。他记得叔叔头盔上滴下的汗珠,记得液压钳剪断钢筋的刺耳声,更记得被抱出废墟的那一刻——阳光太刺眼,但他闻到了救援战士身上混合着消毒水和汗水的味道,那种味道,叫“希望”。后来,唐磊总跟同学炫耀一颗磨旧了的迷彩纽扣:“是救我的解放军叔叔给的。”战士把他抱上救护车前,从衣服上拽下这颗扣子,塞进他手里:“别怕,天总会亮的。”
12岁那年,他在电视里看到抗震救灾方队正步走过天安门。那整齐的步伐声,让他一下子想起当年废墟上奔跑的脚步声。他偷偷把纽扣穿上线挂在胸前,对着镜子敬了个礼——那一刻,阳光照进来,落在他身上。18岁,他报名参军。体检时,听诊器贴在胸口,心跳声咚咚作响——就像当年在废墟下,听见那些赶来救他的心跳声一样。新兵连第一天出操,朝阳把队伍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脚步扬起的尘土在光中飞舞,像极了2008年那天,废墟中那束光里的尘埃。“正步——走!”训练时,他全力踢出每一步,汗珠从额头滚落,在阳光下闪闪发亮——就像当年战士叔叔滴下的那颗汗珠。
在最危险的时候、最苦难的时候遇到了穿军装的人。如今,他成了一名受阅军人,成为大阅兵的一员。那句话,像一颗种子,在他心里悄悄发芽。十几年间,种子生了根。那个曾经缩在废墟里等待救援的小男孩,一路坚持,一路奔跑,最终穿上了那身曾拯救过他的军装。新兵训练,汗水浸透衣衫,正步踢到双腿发麻。每一次累到想要放弃的时候,他总会想起那片废墟之下照进来的光,想起那些浑身是伤却仍在坚持救援的身影。他咬紧牙关,告诉自己:你可以,你必须可以。这次9.3阅兵,唐磊主动向组织请战,还亲自写下一封请战书,代表家乡父老乡亲完成这次伟大的任务,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祖国。唐磊通过严格的考核,最终组织决定让他参加这次大阅兵直到这天,他站在了阅兵场上。军姿挺拔、目光如炬,手握钢枪、靴踏长安街。他和战友们一起,组成最坚毅的方阵,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。蓝天之下,战机掠空,旗帜飘扬。
唐磊一步步向前迈去,脚步声整齐有力。
他知道,看台之上、电视之前,一定有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他们。这当中,或许就有当年救他的老兵。
曾经,他是被光照亮的人;如今,他成了那束光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完成了最动人的回应——“长大后,我就成了你。”这不是故事的结束,而是一种精神的接续。致敬每一位守护者,也致敬每一个在苦难中站起、最终活成光芒的人。